一个个实体化阵地,一场场沉浸式宣讲,一次次暖心服务,一件件惠民实事,点亮城市文明,赋彩百姓幸福生活……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荣成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助力城市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改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奋力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进。
种下文明基因
市民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是城市走向更高层次文明最深厚的土壤。荣成市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坚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文明基因根植于每个市民心底。
走进俚岛镇大庄许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讲堂、文化广场、百姓语录馆等一应俱全。大庄许家村充分整合阵地资源,打造了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乡村文明新高地。
志愿服务、孝老爱亲、崇德向善……荣成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打通向群众宣传、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
少年强,则国强。荣成市以全环境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展“百人千场”宣讲活动、乡村“复兴少年宫”公益课堂等各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领未成年人文明向善。
民风淳,乡村兴。荣成市将志愿服务融入到基层党建、村庄治理等方面,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涵养村风民风,让文明新风尚在广大乡村落地生根。
凝聚文明力量
在荣成,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志愿者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景。连日来,广大志愿者和全体市民正同心协力,掀起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新热潮。
一抹“志愿红”,一城“文明风”。近年来,我市整合全市志愿服务力量,建立“党员干部队伍、部门专家团队、城区专业团队、镇村群众团队”四类志愿组织体系架构,按照“党员干部带头服务、部门专家精准服务、城区专业下沉服务、镇村群众自我服务”模式,提供差异化服务。全市志愿者由3年前的不足1万人迅速发展到现在的19万人,平均每月开展活动6000场次、参与人数10万人次。志愿者成为文明城市建设、疫情防控等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参与者”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为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得更加智慧、高效,荣成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基础上升级优化,开发了文明实践镇街二级平台,将管理权限全部下放至镇街,配套研发了“社区志愿服务网”,设置“志愿+诉求”板块,进一步提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一张网”管理,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志愿服务成为荣成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擦亮幸福底色
撑起城市“面子”,关键在于筑牢民生“里子”。文明创建,不仅要让居民“可看”,更要“可感”。
“百姓点单、政府买单、志愿服务”百姓自主选书文化惠民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农家书屋百姓自主选书全覆盖;
通过远程健康问诊机实现视频“隔空会诊”、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特困群体老年人提供精准线下服务、在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群众与社区的“云上互动”;
500多家“暖心食堂”,解决了1.2万名8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的吃饭问题……
近年来,荣成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坚持用心用力用情创造高品质生活,擦亮城市生态底色,完善城市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创建,永无止境;文明,永恒追求。荣成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共建共享创建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