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寒意渐浓,高新区怡园街道“怡起学习·怡起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行动”火热进行。日前,怡园街道兴业社区里开起了一场热气腾腾的“青春共享会”,青年们围坐在刚开放不久的党群服务中心里,分享交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体会,诉说各自内心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分享会现场,社区工作者丁文秀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最新画作——7幅基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手绘漫画,最“火”的一幅漫画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12.8万次的浏览量。她说:“小社区也是大舞台。作为基层网格中的青年力量,我要走家串户传递党的声音,以实际行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为推动党的理论温润千家万户,今年以来,高新区积极整合各类宣讲资源,健全“1+8+X”怡锋宣讲队伍体系,创新“宣讲+”联姻嫁接模式,推动宣讲精准传播、定向覆盖,形成了“怡起学习·怡起讲”百姓宣讲品牌,打通了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网格串门,精准“滴灌”,基层宣讲实起来、活起来
1+8+X,宣讲队伍多元化。推进宣讲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离不开多元化、特色化的宣讲队伍。为此,高新区怡园街道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覆盖”的要求,组建了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党组织书记、青年、先进模范、党史学习教育、美德健康生活、志愿服务等8支人才宣讲库,发展了红方块、蒲公英、青骑兵、草根团等X支特色宣讲队伍,形成了“1+8+X”队伍发展模式,队伍规模达到150多人,力求打造成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熟悉市情民情、宣讲经验丰富的新时代宣讲团。
街道+社区+网格,定制菜单送到家。学习宣讲网格化,拓宽理论覆盖面。为了将宣讲阵地延伸至群众家门口,高新区怡园街道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家庭文明站、社区广场、网格议事厅、楼长驿站等资源,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宣讲阵地。在推进机制,开设了三级菜单项目:街道层面列出宣讲菜单,送餐上门;各社区按需备菜,私人定制;各网格就地取材,自主烹饪。依托网格化平台,架起理论与群众“零距离”桥梁,真正把宣讲工作延伸到基层末梢。
理论+文艺+惠民,为民利民办实事。党的理论只有被群众接受、所用,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高新区注重区分受众群体,体现职业特色、年龄结构、角色差异等,用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服务群众,做到宣讲内容准、宣讲方法新、宣讲效果实,用精准的办法真正为群众解疑释惑、指明方向、指导实践。不仅如此,街道还以宣讲为契机,把“为民惠民利民”作为出发点,将宣讲活动与公益大集、社区开放日等品牌活动相嫁接,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检验宣讲工作成效。
文艺搭台,服务联姻,基层宣讲“接地气”“有人气”
文艺搭台,宣讲唱戏,变“被动听”为“主动点”。文艺宣讲具有方便快捷、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和优势,既接“天线”又接“地气”。为此,高新区整合辖区社区工作者、双报到党员、志愿者、社区群众等力量和资源,组建了30多人的文艺宣讲队伍,形成了评书、快板、书法、剪纸、舞蹈、漫画、篆刻等特色宣讲形式,让宣讲从“干枯燥”变为“乐活趣”,让群众变“被动听”为“主动点”。
网格串门,连点成线,变“一阵风”为“家常菜”。宣讲走进群众,网格连到心中。依托辖区217个社区网格,街道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组织各个宣讲队伍下沉一线,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宣讲矩阵。横向上,走街串巷广泛讲,在文明实践站所、家庭文明站、社区广场、街头巷口等人员聚集处,开展“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育、“点对点”宣讲。纵向上,随时随地互动讲,发挥网格群、网格议事会、群众大走访等平台和契机,开展微信互动宣讲、网格交流宣讲,让广大党员群众随时随地想学就能学,避免了“一阵风”“大呼隆”,让宣讲工作融入日常,做在经常。
服务联姻,惠民利民,既“接地气”又“有人气”。在宣讲工作中,高新区坚持以“传党音”为导向,以“听民声”为载体,以“解民忧”为根本,切实发挥关键少数的“贴心人”作用,切实打通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公里”。主要探索三种形式,宣讲联姻公益大集,传党音、听民声、解民忧,让宣讲见行动、惠群众;宣讲联姻社区开放日,现场办公和现场宣讲相结合,促进宣讲“精准投放”,同时为社区治理注入群众的呼声和智慧;宣讲联姻群众走访,充分发挥网格宣讲队伍,深入居民家里,把宣讲内容“滴灌”到居民心里,把好事实事办在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