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周末志愿服务行”文明实践项目按照“以点带面、区域联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思路,引导城市社区和乡镇村社结对互助共建,发挥西海、润河、新阳、家和4个城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作用,发动志愿者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文明创建向农村地区覆盖延伸,辐射带动周边更多农村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实现31个文明实践站活动内容有“料” 、形式有“味” 、群众有“得”。
经验做法:
打造社区“周末+”品牌。围绕发挥社区文明实践主阵地作用,探索“周末+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动员社区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为老年居民提供义剪、义诊、普法宣传、政策宣讲等服务,为儿童提供安全知识宣讲、非遗文化体验、趣味运动会等文化活动,将便民、利民、亲民、惠民的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持续拓展服务深度。目前,“周末志愿服务行”已培育出“新阳新‘YOUNG’” “爱在家和” “周末课堂” “朝花夕拾”等特色品牌项目,西海社区被评为环翠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民健身最美社区,新阳社区被评为青年发展友好型社区。
推动“社区+村居”结对。以“示范点带动、全方位服务”的工作思路,组织各村居妇女主任参观学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实践站好经验、好做法,在结对方式上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打破地域限制,推动村居文明实践百花齐放。通过优势互补、深挖资源,确定帮扶对象,探索“跨村联建”,对片区内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片区内村居形成“发展共同体”。并组建4支“需求收集小分队”,开展“问需听民意”活动,围绕文艺活动、环境清理、扶贫帮困等内容实地收集群众反馈意见300余个,建立需求清单,明确帮扶共建内容。
延伸农村“周末+”服务。在社区带动下,农村地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积极性持续提升。各村居开始积极发挥优秀党员、乡贤、道德模范等群体的“头雁”作用,以惠民利民为工作导向,常态化开展义诊、义剪、老年食堂、美德信用积分兑换等文明实践活动,文明实践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有力弘扬了时代新风、培育了文明风尚。
取得成效:
一方面,有效放大了文明实践服务效应。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辐射带动作用,各村居、社区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宣传、趣味手工制作等志愿服务活动,汇聚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合力,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成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今年以来,全镇已组织开展“周末志愿服务行”活动200余次,覆盖31个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项目20余个,帮助群众办实事50余件,吸引群众0.6万人次。
另一方面,有效促进了文化资源向乡村流动通过找准共需、打通节点,推动结对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跨村联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改变了文化“下沉”供给过程中的单向流动,有效激发文明实践的“镇”能量与强大活力。打造了贝草夼杏花节、北上夼樱桃节、王家夼民俗文化大集等特色品牌6个,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文化体育活动16次,提高了农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