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力量,西苑蒿泊汇安社区党总支紧贴自身实际,通过创设讲好“四味爱国主义教育”新举措,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搭建载体,使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在内容上、方法上、途径上“活”起来,吸引更多的社区党员、群众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来。
“常规课堂”让爱国主义教育上出“原味”
社区党总支依托党群服务驿站,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各项制度,开展集中学习活动12余次,由包社区领导带头,各支部书记轮流开展党课宣讲10余次,组织党员观看《感动中国》等红色影片6次,把先进人物、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情感贯穿起来,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是对社区党员群众精神上的“红色锤炼”,把爱国主义的力量深深地印刻在了党员群众的心间。
“居家课堂”让爱国主义教育讲出“甜味”
针对年龄偏大、行动不便,参加集中学习困难的问题,通过“送学上门”的方式发放爱国主义宣传资料,把党的知识和理论送到党员、群众面前,让“送学上门”走实走深更走心。探索“伴学+分享”的宣讲学习模式,充分调动社区青年党员、青年工作人员等资源,由他们为党员群众详细介绍党史学习教育,确保了党员、群众学习“不掉队”“不缺课”,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
“指尖课堂”让爱国主义教育感受“鲜味”
社区党总支依托“微信群”、“学习强国”等平台,定期在群内发送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内容,党员、群众们在群里可以实时分享学习心得体会,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党史知识,将线下“定时学”“被动学”转化为线上“随时学”“就地看”,不断提高指尖“点击率”,扩大党员“学习圈”。今年以来,累计发送学习内容20余次。
“实景课堂”让爱国主义教育追求“真味”
社区党总支通过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整合红色学习形式,带给党员、群众可见、可读、可听、可游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组织参观贝草夼地下交通站、刘公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余次,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台上念、台下听、讲完散”的僵化模式,爱国主义学习教育“多渠道”,为爱国主义学习教育增加“新配方”,让爱国主义学习教育更具创新、更接地气、更聚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