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联系400块的快餐_300元快餐不限次数加微信好友,聚凤阁全国统一入口,附近100元4小时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威海文明网 -> 理论宣讲 -> 经开区:聚力“123” 谱写理论宣讲“新乐章”
经开区:聚力“123” 谱写理论宣讲“新乐章”
发表时间:2023-07-04   来源:

  近年来,经开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基层宣讲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创新理论宣讲“123”工作法,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文明“大餐”,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大白话”诠释“新道理”,用“群众语言”讲述“身边故事”。

  聚焦一条主线,构建基层宣讲新格局

  为更好发挥基层理论宣讲“传声筒”作用,经开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目标,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积极挖掘建立“理论宣讲人才库”,按照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强、熟悉社情民意、宣讲经验丰富等标准,精心遴选组建宣讲员队伍,将老战士、老教师、党员骨干、道德模范、基层党组织书记等群体纳入红色宣讲团和“8支宣讲队伍”,创新建立以理论中心组、区级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理论“微宣讲”、志愿宣讲为主体的“五级宣讲”体系。

  积极探索“菜单式+分众化”宣讲模式,推出百“星”讲台、初心之声、身边好人讲好事等系列活动,打造了一批叫得响、推得开、受热捧的宣讲品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领袖思想走进基层群众、走到群众心坎上,进一步让基层理论宣讲成为凝心聚力的大阵地、乡村振兴的大课堂、经济发展的大本营、社会治理的大讲台、共建共享的大基地。

  打造两个平台,筑牢理论宣讲新阵地

  为将宣讲范围最大化、宣讲受众全域化,经开区坚持从大众的理论需求出发,开设“线上”与“线下”两个宣讲平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理论宣讲“桥头堡”。在线上,依托短视频平台、“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资源,通过网上微课堂、微讲座,以“文艺+宣讲”“室内+室外”“线上+线下”等形式,让宣讲活动贯穿线上、线下两条“战线”,推动新思想宣传宣讲更成体系和机制、更有声势和影响。

  在线下,把理论宣讲与教育阵地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综合性服务功能,将1个中心、5个实践所、74个实践站、20个实践基地、30个实践家庭站、44个实践广场、130余个志愿服务站点的“1+N”文明实践综合体打造成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新平台。

  通过整合志愿服务站、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聚力打造“红色能量补给站”“十五分钟宣讲圈”,结合“主题党日”“我们的节日”等各类时间节点,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精准化宣讲,把“精神食粮”送到百姓家门口,激活理论宣讲“末梢神经”。

  创新三种方式,奏响理论宣讲最强音

  经开区立足基层群众需求,把专家学者讲、党员干部讲和百姓自己讲结合起来,通过集中宣讲、分众宣讲、入户个别宣讲三种宣讲方式,广泛开展“小板凳微党课”“庭院宣讲”“站站儿课堂”“大喇叭村村响”等宣讲活动,把宣讲课堂从会议室、报告厅搬到了大街小巷、村社广场、田间地头等基层一线小场景,用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解读“新思想”,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

  同时,经开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等场所,将理论宣讲融入文艺作品之中,除了快板书、三句半、舞蹈等文艺形式,还创新了吕剧、小品、表演唱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文艺演绎理论,将党的声音传播到群众耳边。

  如今在经开区,无论是乡村庭院,还是街头巷尾,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新风的“强劲脉动”,志愿宣讲进大集、小院拉呱、乡村文艺汇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活动遍地开花,理论之光洒向经开区的每一寸土地,党的“好声音”真正飞入百姓家、浸润百姓心田。

文明实践 · 志愿服务 >更多
文明城市 >更多
文明村镇 >更多
主办单位: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制作维护: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