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荣成市强化思想引领,创新志愿信用,探索凝心聚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荣成路径”,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6月18日,山东卫视《晚间新闻》以《文明实践赋能乡村 共创共建美好生活》为题,对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由于寻山街道寻山所暖心食堂暂未开业,但爱心菜园内各种蔬菜已经成熟,寻山所村组织志愿者、网格员采摘当季新鲜蔬菜,送到老人家中。
天还没亮,由志愿者组成的采摘队就开始大规模采摘。有的志愿者在地里采摘,有的从地里运送到路面,然后分装在车上,再运回村里,按照人员名单打包成袋送到老人家中。
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荣成市探索“信用管理+志愿服务+暖心食堂”模式,为农村高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物资均由志愿者提供。同时,还会定期组织医院专家送医上门。目前,荣成市已建成暖心食堂507家,覆盖65%的村居,日均可服务1.5万名老人。
随着工作推进,荣成市还创新推行“餐前一刻钟”等文明实践活动,利用餐前时间,组织老人看新闻、读报纸、讲政策,将“暖心食堂”从单纯的解决吃饭场所,转化为理论宣讲的基层阵地,老人也从“被动地听”慢慢变成“主动地讲”。
新时代文明实践,主要方式是志愿服务。荣成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社会信用体系,对好人好事、干事创业等77项行为进行加分,对不履行信用承诺、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等185项行为进行扣分,并对积分等级高的市场主体和个人,可以享受到贷款免担保、免费乘公交等210项信用激励政策,累计惠及40多万人次,成为全国首批12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依托信用建设的良好基础,荣成市创新建立了“志愿+信用”机制,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26项文明实践活动纳入个人信用赋分,让志愿者既有“面子”、也得实惠。据统计,荣成市志愿者由一开始的不足1万人发展到现在的18.8万人,每月开展活动6000场次,成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主体力量。
近年来,荣成市更是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突出志愿服务、信用建设的双轮驱动,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长效激励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创新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实现农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荣成特色的文明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