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堡垒,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粮仓”。近年来,在威海市文登区米山镇各村的农家书屋里,基层党建、文学、少儿绘本、农业科技……多个类别的精选书籍陈列在书架上,整个书屋弥漫着阵阵书香。
秋收冬藏,放下了农具的村民们便走进一间间农家书屋“充电”。苗木种植、智慧农业、惠农政策、蔬菜市场调查……通过精准对接群众实际需求,米山镇农家书屋每年新增图书百余册。各村鼓励群众选出自己真正想看、能用得上的图书,并根据群众需求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图书配置,真正把群众看得懂、喜欢看,并富有“乡情味”的图书摆上书架。同时,各村农家书屋的编目登记、分类陈列、借阅登记等工作不断完善,农家书屋的管理逐渐科学规范。按照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吸纳党员代表、志愿者等轮班管理,做好村民借阅记录,定期检查书籍是否存在虫蛀、受潮,是否有遗失、缺页等现象,保证图书不被损坏和丢失。
藏书万册更需“活”起来。米山镇积极探索开拓农家书屋更多服务功能和服务形式,让更多村民愿意走进书屋、拿起书本,开始阅读、提高素养,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的“加油站”“智慧屋”“致富屋”。
一把竹篾,一团红线,手指上下翻飞,一艘竹编小舟就初具雏形。在西铺头村农家书屋,一堂别开生面的竹编课,引起了村民的学习欲望,书屋内座无虚席。不只是手工制作,种养实用技能、法律知识培训、家庭教育、主题阅读、非遗展示……“农家书屋+技能提升”“农家书屋+文明实践”等多样化的阅读模式,点亮了文明新风,不断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振兴,也要“振心”。米山镇将继续充分发挥农家书屋贴近基层、贴近村民的优势,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让农家书屋“屋”尽其用,让乡村兼具“烟火气”和“书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