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如何定义“文明”?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否则就有可能犯唯心主义错误或方向性错误。
今年,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应当说,“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只有在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下,才算是不文明的行为。在做好管制、疏导和卫生服务的前提下,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让杂乱无章的摊贩经营规范了,错综复杂的管线有序了,胡乱张贴的广告不见了,才能从这些细小的变化中体现一个城市创建的更深层次的变化,才能让城市居民直观的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创建精神。
文明是一个地方、一个社会对外界最大的吸引力,也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最大的认同基础。在各地竞相争创文明城市之际,绝不能忘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初衷,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在更加舒心舒适的环境中。因此,文明城市创建应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始终坚守为民初心。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方面体现为创建要惠民。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舒适、更便捷,更幸福、更美好。另一方面体现为创建要靠民。市民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是建设者和参与者。
文明城市创建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作为城市的主人,群众最了解自己的城市,了解每一个角落,因此也最有发言权。文明城市创建应该更多的为民着想,并且积极调动起市民群众的积极性,汇聚起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使人民群众成为创建活动中的参与者、行动者、观察者、点评者,让群众普遍拥有参与感、使命感,发扬主人翁精神。因此,文明创建,首先要读懂“文明”,一心为民,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才能共同建好美丽家园,共同做好城市文明建设。(威海市水文局 杨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