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登区将志愿服务工作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行“志愿+信用”模式,用“小积分”激发“大能量”,调动起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热情。
突出制度建设,夯实“志愿+信用”基础
制定出台《志愿者考核和信用管理办法》《关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作用的意见》《社会成员信用积分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志愿服务纳入信用加分范围,按照服务时长给予1—50分信用加分奖励;加大对志愿者的考核激励,鼓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村(社区)信用工作考核、村(社区)干部年度考核和个人及集体选优评先范围。
推行“志愿+信用”代替零工支出、村保洁员制度,将农村群众参与村级建设、清洁村庄、卡口执勤等文明实践活动与个人信用挂钩,根据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时长等赋予个人信用加分。目前,全区628个村全部取消了零工支出,174个村取消了保洁员,累计节省村级资金2000多万元,形成“家家都有志愿者、人人争当志愿者”的生动局面。
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纳入个人信用管理,通过“积分+兑换”“表彰+激励”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今年3月5日举办“文明文登 诚信慈善”颁奖典礼暨信用宣传月启动仪式,隆重表彰40个志愿、208个信用先进个人和集体,为千名诚信之星发放千元大礼包,凝聚起人人做志愿者、人人讲诚信的强大合力;将每年3月份定为信用宣传月,组织召开镇村两级信用表彰大会,对评选出的各类志愿、诚信先进典型进行集中表彰,持续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喜报”送达形式,以“喜报送娘家”“敲锣打鼓送喜报”等方式将荣誉“送奖上门”,让先进典型在自己家门口接受表彰。
突出队伍联动,增强“志愿+信用”活力
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理论宣讲、医疗健康、扶贫助弱等20支志愿服务分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实际问题,科学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宣传。
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小队,15个实践所都建立了至少5支志愿服务队,所有村实践站都建立了3支以上的志愿服务队,构建起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
发挥企业、农村及城市社区、社会团体等领域优势,通过志愿时长和信用积分双重激励,最大限度引导普通市民加入到志愿组织中来,激发参与热情,登记注册的纯公益类社会志愿服务组织2年内从10家发展到43家。
突出中心工作,发挥“志愿+信用”优势
疫情防控期间,在农村、社区、企业、机关等领域,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扫码测温、维持秩序、卡口执勤等工作,有效缓解了医务人员及社区工作者的压力。
在镇街探索“信用农场”“信用合作社”等新型发展模式,通过“志愿+信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泽库镇周家、寨西、南辛庄、刘家等4个村推行“信用农场”发展模式,流转村民土地建设“信用农场”11处,以“志愿+信用”的方式开展日常经营管理。
推行“信用+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下发《关于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中实行信用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措施的通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清理、文明交通引导等服务中来。
吸纳社区内心理咨询师、律师、教师等专业化人才以及舞蹈、绘画、剪纸等传统文化艺人,构建“社区骨干志愿者人才库”,建立服务需求清单,人尽其才地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共计开展矛盾调解、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服务活动500多次。在各城市社区成立“管得宽”志愿服务队,共同破解小区违章建设、停车难等问题120多件次,清理毁绿种菜、乱堆乱放12857处,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推行“信用+双报到”志愿服务,组织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社区“双报到”活动,主动认领服务岗位,深入社区进行小广告清理、垃圾清扫、防疫宣传等,受到社区群众一致好评,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时长平均达到20小时,累计信用加分1.7万人次。